English

海洋馆带来的遗憾

1999-04-18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汪永晨 张立

以科普为主还是赚钱第一

最近北京海洋馆的一些鱼死亡,许多人认为参观者素质低下,鱼儿是被参观者吓死的、摸死的、拍照死的。

民间环保组织“绿色家园”负责人汪永晨说:先不论拍照等是否对动物真有伤害。就是真会有影响,管理者也应告诉观众其危害到底在哪里,为什么?触摸鱼类时,观众应注意些什么?因为海洋馆应是普及生物知识的场所。

我去过国外的一些动物园、海洋馆。在圣地亚哥海洋公园我被告知,在那里做表演的鲸鱼,都是因伤病医治后不能再回归海洋的动物,并不是为了展览、表演就随便到大海里抓的。观众在了解到这些时,再观赏它们表演,会生发出另一种情感。我就听一位美国小孩子问海洋馆里的志愿者导游:它真的不能再回到大海里去了吗?我们的孩子,在观看鲸鱼表演时,有几个能想到鲸鱼的家在大海里?野生动物园、百鸟园、海洋馆,在中国现在如雨后春笋。创建者立项时,除了想到现在孩子的钱好挣以外,有没有想过在这样的场馆开展环境教育之必要,之举手之劳。

没有必要的知识普及,一旦出了问题,管理者又把责任归之于观众。办海洋馆的意义何在?

圈养鲸类违背世界潮流

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、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会员张立说:北京海洋馆因展有数头海豚和其他鲸类,显得与众不同。因为国内即使在沿海城市,展出海豚等鲸类的场馆也屈指可数。

有研究表明,目前全世界有大约1500头小型鲸类。人们已形成一种共识,那就是在捕捉和运输海洋哺乳动物的过程中,是会造成动物大量死亡的。仅英国就有约300头海豚死于运输过程中,或死在水族馆内。海豚等鲸类的栖息环境应该是广阔无垠的大海,而不是数十平方米的狭小水池。长期囚禁在狭小空间中的动物往往表现出很多失常行为,从动物权益角度讲,将野外自由生活的动物们捕捉并饲养在动物园、海洋馆这样的狭小环境下,既对动物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,也有悖人们保护动物的初衷。

1997年秋季,以好莱坞“送威利回家”一片而闻名于世的虎鲸keiko,在世人瞩目之下被安全的放归自然。目前,世界各地为拯救圈养水生鲸类动物的捐款已达1000万美元,其中很多钱是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孩子们在看过影片之后捐出的。我们又在新建海洋馆并展出海豚和其他鲸类,这是否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拯救海洋哺乳动物、并将它们放归大海的潮流背道而驰呢?(《中国妇女报》99.4.14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